先说一下我的聊天程序的定位:
老听众会记得,我年初就说过,由于时间和精力不够,观众问答暂停了。 做观众问答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因为本着科学的精神,既然在节目中认真回答观众的问题,就得如履薄冰,一点也不敢放松,生怕出错并造成不良后果,所以每周一的观众问答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心准备。 但一段时间后,没有了观众问答节目,我就有点不适应了,因为我经常看到一些我忍不住想要说的东西,所以我打算以《王杰说》这些都是即兴表演。
既然是闲聊,就没有固定的主题,也不会刻意固定某个更新时间。 可以说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程序写完就发布。 我也尽量让节目变得轻松、随意,就像和你聊天一样。 如果有一些不够严谨或者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听众给予宽容和理解。 我们不要太认真地对待这个聊天程序。 我其实很喜欢听Thinking Box节目。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 我就是喜欢听他在节目里吹牛,不打草稿。 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我推荐大家听听Thinking Box。 节目非常轻松。 我也想尽力把杂谈节目往这个方向做。
今天我要讲的话题是亚健康。 前几天,好像是2019年3月3日,我在知识分子微博上看到他们发了这样一条:
很多人熟悉的“亚健康”已经被打击了! 知名科普博主@squirrelyunwuxin在周六下午的海绵演讲中提到,“亚健康”其实是中国商人为了推销保健品而杜撰的一个词。 他还表示,虽然人们说相信科普而不是商业,但他们往往无法忍受商业的谎言。 比如,他们会偷偷地把“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素,就会引起某种症状”,换成“补充这个,补充营养素,就可以预防这种疾病”,于是人们开始花钱买保健品。说到保健品,我们一定要坚信,如果保健品声称能够治疗,那就是违法的。
差不多一个小时后,云无心也发微博:
@知识分子转发了我对“亚健康”的抱怨,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从未使用过这个概念。 一群人搜索“英文资料”来争论,但他们在英文维基中找到的第一篇文章是这样的(注意下划线部分)。 至于其他英文资料,能不能也看看作者的背景?
云无心所指的下划线部分是维基英语中关于亚健康的条目,内容如下:亚健康是中国人广泛使用的一个词,与中医有关。 有人认为亚健康这个概念是为了向人们推销医疗产品而产生的。
当我看到这两条微博时,我很有兴趣研究一下原因。 这一定很有趣。 我先去百度百科查了亚健康的词条。 虽然我现在很少用百度百科,但是这个概念我还是得用它来查一下。 它是这样写的: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治疗亚健康临床指南》,从中医角度明确阐述了亚健康的概念、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医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亚健康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指不能达到健康标准,在一定时间内表现为活力、功能和适应能力下降的症状,但又不符合现代相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的人群。药品。
中国中医药学会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 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相当的背景。 此外,亚健康还有很多别称,如亚健康、第三态、中间态、徘徊态、灰色态、潜病态等。
如果一个概念或说法来自中国或者与中医或文化有关,百度还是可以看一下的。 看完百度,我们再来看看谷歌的搜索结果。 输入关键词“亚健康”或“次优健康”,并将其与英文维基百科和中文维基百科上的条目结合起来[2]。 亚健康大致解释如下:
在中国大陆(注意这个定语),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人的心理或身体处于混乱状态,但没有明显的病理特征。 这个术语起源于中国,仅在中国流行,国际上不使用。
云无心说,世界卫生组织从来没有公布过亚健康的定义,所以我搜索并验证了它。 确实,我在英文维基上并没有找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关于亚健康的准确定义的信息,但中文维基上有提到,在大陆医学生本科教材中,专门有“亚健康”一章。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版《病理生理学》中,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约5%的人口是真正健康的,约20%的人患有疾病,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教科书上的话当然值得关注。 一般来说,教科书是比较优质的信息来源。 而且,这短短的一句话被引用了很多次。 例如,搜索结果中有一篇来自搜狐网的文章标题:“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别把亚健康当回事!” 这里的75%的数据显然是那本课本上的数据。
这让我更加好奇。 亚健康这个传统医学界明确定义的术语是否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但经过一番努力,我用“亚健康”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关键词组合在谷歌上搜索,并没有找到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关于亚健康的明确信息。 既没有确切的定义,也没有任何统计调查。 没有定义,当然也没有关于有多少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查报告。 然而,如果你在Bing上搜索亚健康和WHO,你会发现首页返回的明确信息是:WHO将亚健康定义为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所有生理、化学指标均正常,但人们感到不适甚至疼痛。 点击这条信息会显示发布者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市的炎黄中药研发中心[3]。
如果你把WHO、世界卫生组织、亚健康的全称放在一起,在Bing上搜索,结果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这次的信息是由一家名为“Tao of Herbs”的英文网站发布的[4] 。
我想,到这里,我基本上已经弄清楚了来龙去脉了。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亚健康数据背后的所谓真相,是海外一家英文中医网站先散布谣言,随后该谣言被国内网站引用,成为英语世界的新闻。 至于为什么会传出谣言,我猜测是为了宣传针对亚健康的保健品或医疗服务。 其实我平时不怎么用Bing,但是如果你发现人群中突然兴起一种说法,比如微博上很多人说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来的,他们很自豪比如说,这是用英文搜索得到的准确信息,那么这个消息很有可能来自Bing。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多使用搜索引擎,你会得到更多样化的信息,这可以帮助你辨别真假。
我让编辑牛牛以“亚健康”为关键词在论文库中搜索我。
对了,有位观众很郑重地私信我说,不要用“编辑”这个词来称呼别人,因为这是编辑对自己的谦称。 你应该称其他人为编辑。 称呼别人为编辑是非常不礼貌的。 ,人们听了就会不高兴。 我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但是剪辑妞妞说她喜欢我在节目里叫她剪辑妞妞。 她认为这是非常仁慈的。 我觉得一个词的含义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必要太死板。 既然牛牛编辑自己喜欢我这么称呼,我就不客气了。
牛牛编辑找到的论文大部分来自中国学者,发表在一些开源期刊上,其中一些还经过了同行评审。 例如,有一篇文章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BMC Public Health,虽然这不是核心期刊,但它是经过同行评审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源公共卫生期刊)。 本文对亚健康提出了具体的标准。 值[5],但这个定义是研究团队自己设定的,并未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
但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该定义规定,男性BMI≥25或腰围≥102厘米,女性≥88厘米; 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之间,结合其他因素如血脂、总胆固醇、血糖、肝肾功能指标符合一定条件的人被认为是健康人群。一种亚健康状态。 论文还指出,中部地区亚健康人群比例较高。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首先,能够量化就是一种进步,有明确的指标对于诊断疾病来说是必要的。
其次,纵观整篇文章,研究者对亚健康的定义只有两个:1、肥胖;2、亚健康。 2、指标即将超过正常值。
但这是亚健康吗? 例如,国内判断高血压的标准一直是高压≥140mmHg、低压≥90mmHg。 但根据本文的定义,如果一个人的高压为135,低压为85,就可以判断为亚健康。 这个逻辑是否成立,我不是医学专家,无法做出判断,但至少定量研究在我看来确实是进步的,能通过同行评审的论文也有参考价值。
另一篇发表在BMJ Open上的论文调查了中国医务人员与压力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6],认为这些因素与亚健康状态的高发有关。 调查形式为随机发放问卷,然后收集问卷进行分析。 但问卷的评分内容,即亚健康的判断标准,与之前的论文明显不同。 该杂志也是一本开源期刊,经过相同的审查过程。
这两篇论文无疑比民间对亚健康概念的误用更为严谨。 在我之前提到的一篇网络文章[7]中,“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别把亚健康当回事!”,明确提出了亚健康的五大危害,并指出了亚健康的五大危害。看起来和销售保健品的Tips很相似:
通常当有人告诉你这些时,你应该警惕他们是否试图向你推销保健品! 但我想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 迄今为止,亚健康尚未被科学界认定为可衡量的指标。 无法准确重复测量的概念并不是一个科学概念。
图:货架上堆放着各种保健品
那么,如果我对自己的健康感到焦虑或者身体有些不适却找不到原因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属于健康管理的范畴。 每个人可以做出的最简单的行为改变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戒烟戒酒等,这远比成千上万的保健品有效。 另外,定期体检远比急于求医要好。
最后,现在很多保健品销售商都使用FDA品牌,声称自己销售的产品经过美国FDA认证,功效有保证。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FDA并不对保健品进行认证,保健品的营销也不需要FDA的批准。 在美国,补充剂声称可以治愈疾病或延缓症状是违法的。 如果提出上述主张,FDA可以发出警告,拒绝改正者将被起诉。 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自2017年4月起对保健品的管理办法基本沿用FDA的管理办法,大部分保健品只注册不批准,但不允许推广功效,也不能替代药品。 因此,请大家记住,任何宣传有明确治疗效果的保健品都是骗局。 如果保健品被宣传为治疗亚健康,这就是一种旁观政策,因为所创造的亚健康概念并不是一种疾病。 ,因此不受法律约束,但如果用于恐吓营销,很容易欺骗人们。
”
今天节目的目的是与知识分子和云无心联手,共同对抗亚健康的伪科学观念。
”
估计评论里又要引起争议了。 加油,真相会越来越清晰。 希望大家能够在评论中争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ps:科学之声知乎官方微信群已成立。 在这里,你可以和志同道合的科普朋友畅聊宇宙。 是不是很有趣呢~
保存+微信扫码进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iujiao2.com/html/tiyuwenda/222.html